编者按:以国之所向为使命,他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以民之所需为担当,他们扎根一线,默默耕耘。他们是荆楚科技浪潮中的中流砥柱,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生动诠释者,为湖北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注入澎湃动能。他们的足迹,印刻在实验室的彻夜灯火中;他们的身影,奔忙于田野车间与创新一线;他们的精神,如星辰般点亮荆楚创新的苍穹、熠熠生辉。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展现科技工作者的时代风采,激励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担使命、再建新功,省委宣传部、省委军民融合办、省科协、省科技厅、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联合开展“荆楚最美科技工作者”宣传展示活动。委托武汉科技报通过深入挖掘十位2025年“荆楚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奋斗故事,以榜样之力传承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凝聚创新共识,谱写湖北科技自立自强的壮美篇章。
冰盖上的“追光者”——记武汉大学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教授刘婷婷
武汉科技报讯(记者 盛甜)当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南北极科考队师生代表的回信辗转传到刘婷婷手中时,这位刚从实验室走出的教授指尖微颤。“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接续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勇攀科学高峰”的字句,仿佛让南极冰盖的烈风与实验室的灯光在此刻交汇。从南极冰盖的遥感数据到课堂上的虚拟仿真实验,从“雪龙”号的颠簸巨浪到孩子们的热切眼神,2025“荆楚最美科技工作者”刘婷婷用坚韧与智慧,架起了一座通往极地的科学之桥。
冰雪中的“数据解码师”:破译极地密码
南极冰盖隐藏着地球气候变迁的密码。刘婷婷的工作,就是用遥感技术破译这些密码?!巴ü佬怯跋窈拖殖」鄄?,给冰盖做全身检查。”她笑着解释自己的研究。
刘婷婷首次实现了南极冰盖表面温度的无缝观测,研制了全球首套数据集。这套涵盖30年的数据,如同为南极装上了“体温计”,清晰揭示了温度变化如何驱动冰盖高程变化的内在机理?!熬拖窨床∪朔⑸詹皇羌虻ネ松?,得找到病因。”刘婷婷说,这项成果让科学家能更精准预测冰盖消融趋势,为应对全球变暖提供了“诊断依据”。
她构建的高分辨率海冰遥感观测技术,突破了传统观测的“模糊困境”。“以前看海冰变化像看马赛克画,现在能看清每块浮冰的运动轨迹?!闭庀罴际跬黄屏丝占浞直媛手圃技鼐腹鄄獾募际跗烤?,探明了北极海冰变化核心区内海冰运动机制。进一步发展了环境智能感知的极区可通航路径推演技术,精准服务于船舶的极地航行。这些成果让中国极地遥感研究站上了国际舞台。
冰盖上的“铿锵玫瑰”:把论文写在南北极
2012年,在南极中山站附近,刘婷婷背着数十斤重的光谱仪在深可没膝的新雪中艰难前行。作为第29次南极中山站科考队唯一的女性队员,她正在执行冰、雪、岩石的光谱数据采集任务。突发状况来得猝不及防——一台核心设备因严寒罢工?!翱醋藕谄恋囊瞧鳎芯跣亩急欢匙×??!本?,她苦思替换方案,最终完成冰、雪、岩石光谱的重复观测,圆满完成任务。这些数据支撑了南极地表精准分类模型。
当“雪龙”号穿越“魔鬼西风带”时,滔天巨浪令人眩晕呕吐。但双脚踏上中山站陆地带来的释然,也不及故障排除、珍贵数据失而复得那刻涌遍全身的狂喜半分。这些用坚韧换来的宝贵数据,最终凝结成多份国家级报告,其中参与完成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0年度报告》入选国际组织亮点报告,彰显了中国在极地科学领域的话语权。
“南极的雪水最纯净,能照见初心?!比缃?,刘婷婷办公室的玻璃罐里封存着南极雪水,那是她获评“南极考察优秀队员”的见证,也是对“不畏艰险、为国争光”南极精神的践行。
讲台前的“引路人”:培育极地探索新力量
“老师,南极的冰是什么样的?”进入平台,学生们“站在”南极冰盖上,好奇地四处张望。这个由刘婷婷参与研发的“南极冰川地理考察虚拟仿真实验”,让“纸上谈兵”的极地地理教学变成了沉浸式体验,获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并在2025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惊艳全场。
2024年,她合作指导学生完成的“寻访未知的南极大陆”地图作品,斩获全国GIS大赛二等奖。看着学生们捧着奖状时眼里的光,她仿佛看到了当年在南极冰盖上的自己?!凹匮芯啃枰恿Γ颐钦獯伺艹龅拿恳徊?,都是给后来者铺的路?!?/p>
“极地太远,不能让教育也变远。”她深知传统极地教学的困境,于是她和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李连营教授、沈焕锋教授一同带领团队用三年时间,将南极实地场景搬进电脑。学生们可以“亲手”采集冰盖表面数据、“操作”科考设备,甚至能直观感受南极冰盖的温度变化。迄今,这个平台已服务教学数万次,点燃了无数青年探索极地的梦想与激情。
团队里的“传承者”:让南极精神代代相传
“一个人的力量走不远,极地科考从来是团队作战?!绷蹑面盟诘奈浜捍笱媳奔瓶纪哦?,先后有200余人次征战两极,绘制出我国第一张南极地形图,建设首个境外北斗监测站,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
在这支队伍里,“老带青”的传承温暖而有力。她至今记得第一次参加科考前,极地测绘遥感信息专家鄂栋臣语重心长地跟她讲“去南极科考,代表的不是个人,是整个武汉大学,要团队协作”,教她“在冰盖上要做好防护、注意保暖”。如今,她成了那个传帮带的“老队员”,给年轻队员讲设备防冻技巧,分享心理调适方法。“南极教会我们的,不只是科研,更是怎么做人做事?!?/p>
从冰盖到课堂,从实验室到科普现场,刘婷婷的脚步从未停歇。当被问及为何坚持,她说:“总书记说要勇攀科学高峰,南极冰穹就是我们的高峰。每多了解一点极地,人类就多一份应对未来的底气?!闭舛湔婪旁谀霞缪┲械摹帮厦倒濉保潘耐哦?,在探索未知的路上,续写着属于中国极地科考的新篇章。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