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通讯员 胡汉平
9月11日至13日,“2025年低空经济网络安全论坛暨湖北省网络空间安全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本次论坛作为湖北省科协年会核心板块,聚焦低空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汇聚院士、顶尖学者、行业领袖、产业链企业代表,旨在紧扣时代需求,推动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对接政府、基金与产业链资源,真正实现“思想碰撞、资源互通、合作共赢”。
低空经济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赛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从湖北实践而言,我们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出台《湖北省加快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明确2027 年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的目标,构建“一核三极”空间布局,并设立80 亿元长江低空经济产业基金,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湖北省网络空间安全学会理事长胡汉平教授发表致辞,他表示低空经济的安全发展,不是单一主体的“独角戏”,而是需要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力的“大合唱”。湖北省网络空间安全学会愿以本次论坛为纽带,搭建长期交流合作的平台,与大家一道,在法规完善上建言献策,在技术攻关上携手突破,在标准建设上凝聚共识,共同为湖北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安全示范区、为中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大会期间,中国科学院姚建铨院士将解析了“光学与太赫兹技术赋能AI及低空经济应用”。姚建铨院士现场分享了关于低空经济作用的观点:一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二是为社会服务提供新手段、三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空间、四是为国防事业提供新支撑。他还谈到,光学技术为AI提供了“明察秋毫的眼睛”和“高速传输的神经”,而AI则赋予了这些光学系统“理解和思考的大脑”,二者的结合,共同构成了低空智能体感知世界的核心能力。
中国工程院刘经南院士则分享了“低空经济时空底座构建”的关键思路。他介绍,北斗系统的标准定位、短报文和授时功能,已经应用于机场场面监视、通用航空的监视和定位与数传、通信等领域。推进北斗系统应用,增强国家空域系统特别是低空空域监视服务能力,解决低空空域“看不见”“叫不应”“管不住”等问题,是促进低空空域开放的重要举措。
天津大学胡清华教授、西北工业大学胡伟教授等顶尖专家也带来低空智能感知、无人系统安全的前沿成果。我们还将围绕无人机风险防控、核心安全技术攻关、“一核三极”产业落地等议题展开专题研讨。
13日,大会还举行了湖北多地招商引资宣讲与企业产品发布。十堰市郧西县进行了招商引资推介;武汉大学咸宁低空经济创新研究院院长助理乐黎明现场带来了《遇见赤壁预见未来-武汉大学咸宁低空经济创新研究院推介》;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智能网联开发研制室经理林凯带来了《低空经济智能装备安全挑战与检测技术实践》。更有远道而来的江西瑞金经开区招商和企业服务局局长钟丽芳带来了《红都瑞金临空经济区招商推介》的分享,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冯杰康带来了《雄安国创天巡平台》的推介。
据悉,本届论坛由湖北省网络空间安全学会主办,湖北省无人机行业协会、天津市人工智能学会、湖北省鄂西北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研究院、中船凌久航信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协办,武汉经开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共同承办。
copyright 2001-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